pdf文档 机器学习课程-温州大学-06机器学习-KNN算法

1.60 MB 26 页 0 评论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摘要
文档介绍了KNN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其三要素:k值选择、距离度量和决策规则。KNN算法适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通过计算测试对象与训练集的距离,选择最近的k个邻居,并根据其类别或标签值进行预测。对于分类问题,采用多数表决;对于回归问题,采用均值。文档还涉及KD树的构建过程及其在高效寻找最近邻居中的应用。
AI总结
### KNN算法总结 k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kNN)是一种简单而成熟的机器学习算法,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与k个实例最为相似,那么该样本通常属于这k个实例中多数属于的类别。 #### KNN算法的三要素: 1. **k值选择**:k值的大小会影响算法的性能,k较大时可能-leading to over-smoothing,k较小时可能-leading to over-fitting。 2. **距离度量**:常用的距离度量方法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等。 3. **决策规则**:分类问题中通过多数表决决定类别;回归问题中通过均值预测。 #### KNN算法流程: 1. 计算测试对象到训练集每个对象的距离。 2. 按照距离排序,选取与测试对象最近的k个邻居。 3. 统计k个邻居的类别频率,频率最高的类别即为测试对象的类别。 #### KNN算法的扩展技术: - **KD树(K-Dimension Tree)**:用于高效划分特征空间,适合快速搜索最近邻居。KD树的构建通过递归划分数据集,选择中位数作为切分点,最终形成树状结构以加速最近邻搜索。 #### 示例: - 以二维数据点集为例,构建KD树时,首先按x轴排序并选择中位数6作为切分点,随后递归处理左右子集。 总结来说,k近邻法通过简单的距离度量和多数表决规则,实现了分类和回归的基本功能,结合KD树等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其效率。
P1
P2
P3
P4
P5
P6
P7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19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