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驱动设计&中台/用状态机封装领域逻辑
1.75 MB
30 页
0 评论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摘要 | ||
文档阐述了使用状态机封装领域逻辑的方法和应用,包括状态机的作用、建模要点和实现细节。状态机帮助定义恰当的责任,强制封装保护信息完整性,并减少get/set方法的使用。关键点包括从类名、行为和状态属性思考建模,确保警戒条件的完备性。状态机的实现涉及入口动作、出口动作和状态转换的执行顺序。 | ||
AI总结 | ||
《领域驱动设计与中台:用状态机封装领域逻辑》摘要:
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状态机封装领域逻辑,并从作用、建模要点和实现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状态机的作用
1. 商业逻辑的可视化:通过状态机图直观展示类的动态行为和逻辑。
2. 三种图的视角:
- 类图:描述类的静态结构(属性、方法)。
- 序列图:展示类之间的动态协作。
- 状态机图:封装类的所有逻辑,体现类的动态行为。
3. 适用场景:涉及多种状态的核心类、高质量要求系统、事物建模(彩色建模)等。
二、状态机建模要点
1. 值得建模的类:
- 核心类。
- 状态较多的实体类(如彩色建模中的聚合根)。
- 质量要求高的系统中每个类。
2. 建模思考方向:
- 从类名、行为、状态属性入手。
- 优先使用原生形容词命名状态,避免泛化。
3. 条件与转换:
- 警戒条件需完备且互不重叠。
- 逆向思考“进”和“出”逻辑。
三、状态机实现
1. 状态的动作:
- Entry(入口动作):进入状态时必须执行的逻辑。
- Exit(出口动作):离开状态时必须执行的逻辑。
2. 迁移结构与顺序:
- 检查当前状态是否接受事件。
- 判断警戒条件是否为真。
- 执行Exit逻辑(先子后父),然后执行动作。
- 更改状态,执行Entry逻辑(先父后子)。
四、状态机的价值
1.逻辑内移:将逻辑封装在状态机中,避免泄露实现细节。
2.责任划分:帮助明确类的职责,减少getter/setter,简化接口。
3.测试指导:为单元测试提供清晰的逻辑边界和条件。
文章强调,状态机在领域驱动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封装领域逻辑、简化接口和提升系统质量,为开发和维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P1
P2
P3
P4
P5
P6
P7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23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