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 1.0 推荐

3.79 MB 20 页 0 评论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摘要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 1.0》旨在推动人工智能的安全发展与规范应用,确保其造福于人类。文档提出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发展方向,强调共同参与、技管结合的治理机制。框架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提出防范应对措施,涵盖内生安全风险和应用安全风险。内生风险包括模型算法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应用风险涉及网络域、现实域、认知域和伦理域。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分类分级管理、可追溯管理、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文档还提供了不同角色的安全指引,确保全过程安全。
AI总结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 1.0》旨在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与规范应用,确保其造福于人类。以下是文档的核心内容总结: ### 1.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原则** -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为目标,以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为重点,构建全过程全要素治理链条。 - **包容审慎、确保安全**:鼓励创新发展,严守安全底线,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风险。 - **风险导向、敏捷治理**:跟踪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趋势,动态调整治理措施。 - **技管结合、协同应对**:综合运用技术与管理手段,明确各方责任,发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 - **开放合作、共治共享**:推动国际合作,共享最佳实践,构建全球治理体系。 ### 2.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构成** - **安全风险**:梳理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及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 - **技术应对措施**:针对模型算法、数据、算力设施等提出技术手段提升安全性。 - **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多方参与的安全风险治理制度规范。 ### 3. **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分类** - **内生安全风险**:包括模型算法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系统安全风险等。 - **应用安全风险**:涉及网络域、现实域、认知域和伦理域风险。 ### 4. **技术应对措施** - 针对内生安全风险:推进可解释性研究、完善数据安全规范、强化供应链安全保障等。 - 针对应用安全风险:建立安全防护机制、加强应急管控、防范认知战手段等。 ### 5. **综合治理措施** - 实施人工智能应用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可追溯管理制度。 - 加大人工智能安全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 完善伦理审查制度,防范社会歧视和伦理风险。 ### 6. **人工智能安全开发应用指引** - 针对模型算法研发者、服务提供者、重点领域使用者和社会公众,提出具体安全要求,如数据处理方式、安全标识规范、网络安全防护等。 ### 总结 本框架以“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为核心,通过技术与管理结合,多方协同合作,构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可靠、公平、透明发展,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8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