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Class Layout

461.37 KB 51 页 0 评论
语言 格式 评分
英语
.pdf
3
摘要
文档详细阐述了C++中类的布局特性,重点介绍了标准布局类型(standard-layout types)和POD类型的定义与区别。标准布局类型保证了类的第一个非静态数据成员位于偏移量为零,其他成员按声明顺序排列,并且内存连续。POD类型则更为严格,排除了私有或受保护的非静态数据成员、用户声明的构造函数和基类。此外,文档还探讨了如何通过编译器扩展和静态断言来验证类的布局,以及多基类继承和虚函数对类布局的影响。最后强调了遵循标准布局的重要性,以避免潜在的内存对齐和布局问题。
AI总结
以下是对文档内容的总结,按照逻辑结构和核心内容进行梳理,语言简洁明了: --- # 类布局总结 ## 1. 标准布局类型 - **定义**:标准布局类型在C++11中被正式定义,旨在提供可预测的对象布局。 - **POD类型**(Plain Old Data): - POD类型是标准布局类的一种特殊情况。 - POD类型不能有私有或受保护的非静态数据成员、用户声明的构造函数或基类。 - POD类型显得过于受限,C++20已弃用`is_pod`型特。 - **标准布局类**: - 必须是C类型(如标量、数组或标准布局类)。 - 可以有非虚函数、静态成员函数、静态数据成员和嵌套类型。 - UART类是一个典型的标准布局类示例。 --- ## 2. 布局保证与内存排列 - **布局保证**: - 标准布局类的第一个非静态数据成员偏移量为零。 - 后续非静态数据成员的偏移量递增。 - 对象的存储是连续的。 - **填充字节**: - 编译器可能在数据成员之间插入填充字节(即“空缺字节”)。 - 这使得除了第一个数据成员外,其他数据成员的偏移量不一定可预测。 - **示例**:UART类中ULCON数据成员的偏移量为零,但其他数据成员的偏移量无法确定。 --- ## 3. 基类布局 - **基类子对象的排列**: - 基类子对象的存储顺序是未指定的,但通常按照基类声明的顺序排列。 - 派生类的数据成员通常在基类子对象之后排列。 - **多继承下的派生类布局**: - 在多继承情况下,派生类可能包含多个vptr(虚表指针)。 - 每个基类子对象可能有不同的虚表。 --- ## 4. 内存填充与控制 - **填充字节的影响**: - 编译器可能添加填充字节以满足对齐要求。 - 填充字节会影响数据成员的偏移量。 - **控制布局**: - 部分编译器支持非标准扩展,如`#pragma pack`或`__attribute__(packed)`,可以压缩结构体布局。 - 静态断言(`static_assert`)可以用于验证数据成员的偏移量,避免运行时错误。 --- ## 5. 注意事项 - **避免布局假设**: - 不要假设类成员的物理排列与代码中的声明顺序一致。 - 使用`defaulted`特性(如`operator <=>`)时,数据成员的逻辑顺序与物理排列可能不一致。 - **虚函数与多继承**: - 虚函数和虚基类会增加对象的复杂性,影响布局。 - 多重继承可能导致基类子对象重复,应尽量避免。 --- ## 6. 示例与实际应用 - **UART类**: - 假设UART类是标准布局类,用于设备建模,其成员偏移量需通过`static_assert`验证。 - **空类与状态**: - 空类(无数据成员、虚函数或虚基类)仍需占用内存,通常为1字节。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更清晰地理解C++类布局的核心概念、布局保证和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39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