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逐灵&木苏-阿里巴巴 K8S 超大规模实践经验

8.67 MB 33 页 0 评论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摘要
文档介绍了阿里巴巴在K8S超大规模实践中的经验,包括从自研Sigma调度系统迁移到K8S体系的过程,以及在大规模场景下解决稳定性、容器编排质量和性能问题的实践。阿里巴巴的K8S集群规模达数十个集群、数十万节点,单集群规模可达10,000节点,支撑了数万个应用和超百万容器。文档还讨论了K8S在阿里成功的原因,包括丰富的生态系统、模块化架构设计以及与阿里运维体系的契合。
AI总结
《逐灵&木苏-阿里巴巴 K8S 超大规模实践经验》摘要如下: 1. **阿里巴巴K8S实践概述** - 阿里巴巴在Kubernetes(K8S)领域的实践聚焦于大规模场景下的稳定性、性能优化和容器编排质量,帮助业务以云原生方式管理应用,提升效率、稳定性和成本效益。 - 集群规模:数十个集群、数万节点、超百万容器,支撑在线服务、AI作业、FaaS、Middleware等多种工作负载。 2. **阿里巴巴容器发展历程** - **2013年**:初步探索容器技术,基于LXC自研T4容器,取代传统VM部署应用。 - **2015年**:容器技术“野蛮生长”,阿里内部涌现出多种运维平台(如AliSwarm、Zeus、Hippo),降低业务运维成本。 - **2017年**:构建Sigma调度系统,实现资源收敛和统一资源池,推动弹性部署和混部技术,降低数据中心资源成本。 - **2018年**:从Sigma迁移到K8S体系,初步构建面向终态的运维体系。 - **2019年**:全面拥抱云原生,K8S支撑双11期间阿里历史上最大的集群,实现业务快速扩容。 3. **基于K8S的云原生改造实践** - K8S在阿里成功的原因: 1. 繁荣的社区和生态系统。 2. 申明式API与阿里运维体系设计理念的匹配。 3. 模块化、可扩展的架构设计,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 - 挑战: - 集群规模庞大(如单集群10,000节点)。 - 多种工作负载和复杂的运维链路。 - 应用定义标准缺失。 4. **K8S规模与性能优化实践** - 阿里通过K8S实现了超大规模集群管理,支撑了数十万节点、数百万容器的运行。 - 关键技术:面向终态的应用管理(如自愈能力、不可变基础设施),简化应用运维复杂性。 5. **云原生应用管理演进路线** - 通过K8S实现统一的容器与应用实例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运维效率。 - 未来发展方向:向云原生全面迁移,覆盖近千个业务系统、超百万容器。 6. **总结** 阿里巴巴在K8S领域的实践证明了云原生技术的强大潜力。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社区生态的优势,阿里实现了大规模K8S集群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21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