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深度学习-龙龙老师】-测试版202112
所示,需要收集较多的由真人书写的 0~9 的数字图片,为了便 于存储和计算,通常把收集的原始图片缩放到某个固定的大小(Size 或 Shape),比如 224 个 像素的行和 224 个像素的列(224 × 224),或者 96 个像素的行和 96 个像素的列(96 × 96), 图片样本将作为输入数据 x。同时,还需要给每一张图片标注一个标签(Label)信息,它将 作为图片的真实值?,这个标签表明这 格、粗细等丰富的样式,使得数据集的分布与真实的手写数字图片的分布尽可能地接近, 从而保证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图 3.2 MNIST 数据集样例图片 现在来讨论图片的表示方法。一张图片包含了ℎ行(Height/Row),?列(Width/Column), 每个位置保存了像素(Pixel)值,像素值一般使用 0~255 的整形数值来表达颜色强度信息, 例如 0 表示强度最低,255 表示强度 1]形状的张量)。图 3.3 演示 了内容为 8 的数字图片的矩阵内容,可以看到,图片中黑色的像素用 0 表示,灰度信息用 0~255 表示,图片中越白的像素点,对应矩阵位置中数值也就越大。 28行28列 图 3.3 图片的表示示意图① ① 素材来自 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how-to-teach-a-computer-to-see-wi0 码力 | 439 页 | 29.91 MB | 1 年前3动手学深度学习 v2.0
X:矩阵 • X:张量 • I:单位矩阵 • xi, [x]i:向量x第i个元素 • xij, [X]ij:矩阵X第i行第j列的元素 集合论 • X: 集合 • Z: 整数集合 • R: 实数集合 • Rn: n维实数向量集合 • Ra×b: 包含a行和b列的实数矩阵集合 • A ∪ B: 集合A和B的并集 13 • A ∩ B:集合A和B的交集 • A \ B:集合A与集合B相减,B关于A的相对补集 回归(regression)是最简单的监督学习任务之一。假设有一组房屋销售数据表格,其中每行对应一个房子, 每列对应一个相关的属性,例如房屋的面积、卧室的数量、浴室的数量以及到镇中心的步行距离,等等。每 一行的属性构成了一个房子样本的特征向量。如果一个人住在纽约或旧金山,而且他不是亚马逊、谷歌、微 软或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那么他家的特征向量(房屋面积,卧室数量,浴室数量,步行距离)可能类似 于:[600 (1460–1533)18的几何学 书籍举例说明,通过平均16名成年男性的脚的长度,可以得出一英尺的长度。 图1.4.1: 估计一英尺的长度 图1.4.1 说明了这个估计器是如何工作的。16名成年男子被要求脚连脚排成一行。然后将它们的总长度除以16, 得到现在等于1英尺的估计值。这个算法后来被改进以处理畸形的脚——将拥有最短和最长脚的两个人送走, 对其余的人取平均值。这是最早的修剪均值估计的例子之一。 随着数据0 码力 | 797 页 | 29.45 MB | 1 年前3Keras: 基于 Python 的深度学习库
y_train, epochs=5, batch_size=32) 或者,你可以手动地将批次的数据提供给模型: model.train_on_batch(x_batch, y_batch) 只需一行代码就能评估模型性能: loss_and_metrics = model.evaluate(x_test, y_test, batch_size=128) 或者对新的数据生成预测: classes 模型可能是实现这种网络的一个更好选择,但这个例子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一些 简单的理解。 • 网络层的实例是可调用的,它以张量为参数,并且返回一个张量 • 输入和输出均为张量,它们都可以用来定义一个模型(Model) • 这样的模型同 Keras 的 Sequential 模型一样,都可以被训练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Input, Dense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Input(shape=(784,)) # 这是可行的,并且返回上面定义的 10-way softmax。 y = model(x) 快速开始 18 这种方式能允许我们快速创建可以处理序列输入的模型。只需一行代码,你就将图像分类 模型转换为视频分类模型。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TimeDistributed # 输入张量是 20 个时间步的序列,每一个时间为一个 784 维的向量0 码力 | 257 页 | 1.19 MB | 1 年前3Qcon北京2018-《深度学习在视频搜索领域的实践》-刘尚堃pdf
方法a采用1::+8ST9的UHSuHPFH-VQ- UHSuHPFH RTHGLFVLQP的方法 • 效果a • 基类目平均准确率.8(% ������ pu/行i检测技术 • 目的a给定e定长视频,定x感兴趣行i发生的时间段并给出 对应行i类标 • 方法a采取1QPvQNuVLQP 32+5DVHG >HFuTTHPV APLVU 5>A) 算法,结合SLPgNH ShQV 2HVHFVQT 2HVHFVQT SS2)框架实现行i检测功 能 • 效果a • THA9OS 14数据集,O/P-%4.1% 7QA-0.() 内容理解——pu/行i检测 ����/���� ���������� • 目的a定x和识别视频h的特定目标,并在目标生命周期内 进行跟踪 • 方法a检测采用>HgLQP IuNNy FQPvQNuVLQP PHVwQTM >-41:) 的GHHR NHDTPLPg框架,对q小物体在IHDVuTH ��������NDCG ��1%���� • �������������� • 测试集a 语kr工标注gTQuPG VTuVh • 目前最高:215 a0.+x • 固定数据尝试e同模型a • 双向8ST9+/VVHPVLQP 0.+x • 0L5>A GTQRQuV 0.8x • 固定模型尝试VHTO HOEHGGLPg初始化方式a0 码力 | 24 页 | 9.60 MB | 1 年前3机器学习课程-温州大学-02-数学基础回顾-0.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整理(国内教材)
曲率半径 曲线在点?处的曲率?(? ≠ 0)与曲线在点?处的曲率半径?有如下关系:? = 1 ? 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 9 线性代数 行列式 1.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1) 设? = (???)?×?,则:??1??1 + ??2??2 + ⋯ + ?????? = { |?|,? = ? 0, ? ≠ ? 或?1??1? + ?2??2 是?阶方阵,??(? = 1,2 ⋯ , ?)是?的?个特征值,则 |?| = ∏ ?? ? ?=1 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 10 矩阵 矩阵:? × ?个数???排成?行?列的表格 [ ?11 ?12 ⋯ ?1? ?21 ?22 ⋯ ?2? ⋯ ⋯ ⋯ ⋯ ⋯ ??1 ??2 ⋯ ???] 称为矩阵,简记为?, 或者(???)?×? 。若 ?? = ?; ⇔ |?| ≠ 0; ⇔ ?(?) = ?; ⇔ ?可以表示为初等矩阵的乘积;⇔ ?无零特征值; ⇔ Ax = 0 只有零解。 7.有关矩阵秩的结论 (1) 秩?(?)=行秩=列秩; (2) ?(??×?) ≤ min(?, ?); (3) ? ≠ 0 ⇒ ?(?) ≥ 1; (4) ?(? ± ?) ≤ ?(?) + ?(?); (5) 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0 码力 | 31 页 | 1.18 MB | 1 年前3机器学习课程-温州大学-特征工程
近这个上限 ➢ 使模型的性能得到提升 ➢ 在机器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构成 ➢ 特征构建 ➢ 特征提取 ➢ 特征选择 特征工程相关概念 1. 相关概念 5 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出,各种不 同算法在输入的数据量达到一 定级数后,都有相近的高准确 度。于是诞生了机器学习界的 名言: 成功的机器学习应用不是 拥有最好的算法,而是拥 有最多的数据! 数据决定一切 数据大小 准 确 率 1 是降维最经典的方法,它旨在是找到数据中的主成分,并利 用这些主成分来表征原始数据,从而达到降维的目的。 PCA 的思想是通过坐标轴转换,寻找数据分布的最优子空间。 对 样本 数据进 行中心化处理 求样本协方差 矩阵 对协方差矩阵进 行特征值分解, 将特征值从大到 小排列 取特征值前 ? 个 最大的对应的, 这样将原来? 维 的样本降低到? 维 步骤 3. 特征提取 降维 19 许永洪,吴林颖0 码力 | 38 页 | 1.28 MB | 1 年前3微博在线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实践-黄波
冷备容灾:基于checkpoint机制(Local模式&Remote模式),实现参数服务的高可用,支持基于模型的异构集群迁移,支持集 群扩缩容 • 性能优化 • 通信优化:数据请求(PULL&PUSH)聚合,同模型多矩阵并发,锁粒度优化,性能提升5-10倍 • 缓存优化:使用堆外内存与LRU过期机制,解决GC引起的性能损耗,性能提升3-5倍 • 分区优化:支持多种分区策略(RANGE/HASH/MOD) DSSM/FM/FF M生成博主与物 料向量,采用 向量进行召回 特征向量化:Item2vec 向量索引:FM/FFM/ DSSM 模型召回:DIN/DIEN/TDM 模型召回 融入用户近期互动行 为的深度模型召回 单目标:LR->W&D->FM->DeepFM 多目标:点击FM+互动FM 排序损失:DeepFM+Pair-Wise Rank Loss 多目标 融合点击模型和 互动模型0 码力 | 36 页 | 16.69 MB | 1 年前3机器学习课程-温州大学-02-数学基础回顾-1.CS229-LinearAlgebra
为由实数组成具有 行和 列的矩阵。 ,表示具有 个元素的向量。 通常,向量 将表示列向量: 即,具有 行和 列的矩阵。 如果 我们想要明确地表示行向量: 具有 行和 列的矩阵 - 我们通常写 (这里 的转置)。 表示向量 的第 个元素 我们使用符号 (或 , 等)来表示第 行和第 列中的 的元素: 我们用 或者 表示矩阵 的第 列: 我们用 或者 表示矩阵 的第 行: 在许多情 在许多情况下,将矩阵视为列向量或行向量的集合非常重要且方便。 通常,在向量而不是标量上 操作在数学上(和概念上)更清晰。只要明确定义了符号,用于矩阵的列或行的表示方式并没有通 用约定。 2.矩阵乘法 两个矩阵相乘,其中 and ,则: 其中: 请注意,为了使矩阵乘积存在, 中的列数必须等于 中的行数。有很多方法可以查看矩阵乘法,我们 将从检查一些特殊情况开始。 2.1 向量-向量乘法 如果我们按行写 ,那么我们可以表示 为: 换句话说,第 个 是 的第 行和 的内积,即: 。 同样的, 可以把 写成列的方式,则公式如下: 换句话说, 是 的列的线性组合,其中线性组合的系数由 的元素给出。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右侧乘以列向量,但也可以在左侧乘以行向量。 这是写的, 表示 , , 。 和以前一样,我们可以用两种可行的方式表达 ,这取决于我们是 否根据行或列表达0 码力 | 19 页 | 1.66 MB | 1 年前3PyTorch OpenVINO 开发实战系列教程第一篇
数与模型构 建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学术研究者与工业界开发者的追捧。 当前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工业界 Pytorch 已经是主流深度学习 框架之一,而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因此随着人工智能赋能各 行各业,Pytorch 框架必然会更加得到开发者的青睐,成为人 工智能 (AI) 开发者必备技能之一。同时 Pytorch 也会在部署跟 推理方面会更加完善与方便,加强支持移动端,嵌入式端等应 用场景,相信掌握 的开发环境搭建十分的简洁,它的依赖只有 Python 语 言 SDK, 只 要 有 了 Python 语 言 包 支 持, 无 论 是 在 windows 平台、ubuntu 平台还是 Mac 平台都靠一条命令 行就可以完成安装。首先是安装 Python 语言包支持,当前 Pytorch 支持的 Python 语言版本与系统对应列表如下: 表 -1(参考 Pytorch 官网与 Github) 系统 Python3�6 OpenVINO 开发实战系列教程 第一篇 4 5. 在执行第三步的基础上,在命令行中输入下面两行代码,执 行结果如下: >>> import torch >>> torch._ _version_ _ '1.9.0+cu102' 其中第一行表示导入 pytorch 的包支持,第二行表示版本查询, 第三行是执行结果(GPU 版本)。 现在很多开发者喜欢使用 Ubuntu 开发系统,在 Ubuntu0 码力 | 13 页 | 5.99 MB | 1 年前3机器学习课程-温州大学-01机器学习-引言
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所有的元素都乘以 同一数?,等于用数?乘此行列式。 ⚫ ? ∈ ℝ?×?, det(?) = det(?T). ⚫ ?, ? ∈ ℝ?×?, det(??) = det(?)det(?) ⚫ 当且仅当?为奇异方阵时,det(?) = 0 ⚫ 当?为非奇异方阵时,det(?−1) = 1/det(?) 39 线性代数-矩阵 矩阵:? × ?个数???排成?行?列的表格 为正交阵,数学描述为?T? = ? = ??T。 正定性 对于 ? ∈ ℝ?×?, ∀? ∈ ℝ?×1,满足 ?T?? > 0, A为正定矩阵; ?T?? ≥ 0,?为半正定矩阵。 42 线性代数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1) 设? = ??? ?×?,则:??1??1 + ??2??2 + ⋯ + ?????? = ቊ ? , ? = ? 0, ? ≠ ? 或?1??1? + ?2??2? + ⋯ 一维数据结构,包含行索 引和数据两个部分 DataFrame 二维数据结构,包含 带索引的多列数据, 各列的数据类型可能 不同 64 Python模块-Pandas ⚫ 数据索引 df[5:10] 通过切片方式选取多行 df[col_label] or df.col_label 选取列 df.loc[row_label, col_label] 通过标签选取行/列 df.iloc[row_loc0 码力 | 78 页 | 3.69 MB | 1 年前3
共 43 条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