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ve质量监控与运维 - 网易数帆
Curve团队采用敏捷开发模式,负责人在制定迭代计划时,确认哪些任务需要设计 文档: 小需求(改动小)将实现思路记录到任务管理系统中(JIRA),即可进行开发; 大需求(新模块、复杂功能)需要输出独立设计文档,并进行评审;对于功能或 性能影响较大的功能,还需要进行POC验证;评审和验证通过后才能启动开发 工作。 小需求 实现思路 开发 大需求 设计文档 POC 开发 7/33设计文档规范 程度上保证master分支的稳定性。 master 10/33版本管理 Curve版本命名规则是x.y.z{-后缀} x为主版本号,每次发布大版本时递增; 大版本一般半年发布一次。 y为次版本号,每次发布小版本时递增; 小版本一般1~2个月发布一次。 z为修订号,修复一批bug后递增。 后缀表示版本状态,beta表示测试版本,rc 表示发布候选版本,空白表示正式版。 Curve所有功能开发均在 并发送邮件 获取集群拓扑信息 Curve利用brpc内置的bvar组件生成监控指标,并 使用部署在docker的三个组件进行监控指标的处 理与展示: Prometheus——面向云原生应用程序的开源 的监控&报警工具,curve利用它进行监控指标 的采集与存储。 Daily reporter——python脚本,定时从 Grafana获取指定集群的图表,生成集群监控 日报,并通过邮件发送。0 码力 | 33 页 | 2.64 MB | 5 月前3Curve核心组件之chunkserver
包括三个方面: 1、追加写改为覆盖写 2、写入时4KB对齐 3、改为O_DIRECT模式 How? Why?新版本ChunkServer性能优化 1、模拟braft日志落盘方式的demo程序测试结果,latency为调用sync花费的时间(第一次新写,第二次覆盖写); 2、因为在请求4KB的情况下,写入的大小带上头部后是4120,是不对齐的,所以又测试了一下把写入大小改成4096的情0 码力 | 29 页 | 1.61 MB | 5 月前3
共 2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