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t 异步并发框架在移动端的应用 - 陈明煜
1.64 MB
25 页
0 评论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ptx | 3 |
摘要 | ||
文档介绍了Rust语言的异步并发机制及其在移动端的应用情况。Rust并未提供内置的异步并发框架,而是通过Future、async/await和Waker等基本特性支持异步编程。社区中常用的异步框架如Tokio、async-std、smol和Rayon在移动端存在不适配性,主要问题包括任务优先级调度和大小核优化。为此,华为开发了Ylong Runtime,该框架支持任务优先级调度、异步并行迭代器、结构化并发等功能,并计划在OpenHarmony上开源。 | ||
AI总结 | ||
# Rust 异步并发框架在移动端的应用 - 总结
## 1. Rust 异步并发框架的优势
Rust 的异步并发模型相比传统多线程编程具有以下优势:
- **任务调度颗粒度更小**:能够充分利用线程资源。
- **更可控的线程数**:减少线程数量,优化资源管理。
- **资源占用更少**:单个任务资源占用从几十 KB 减少到几百 Byte。
- **任务切换时间更短**:从 10 微秒优化到 100 纳秒。
Rust 语言本身并未提供异步并发框架,但为异步编程提供了核心特性支持:
- `Future`
- `async/await`
- `Waker`
## 2. 社区并发框架与移动端的不适配性
现有的 Rust 社区并发框架(如 `Tokio`、`async-std`、`smol`、`Rayon`)在功能上已较为完善,尤其是在处理异步 IO 场景方面表现突出。然而,由于以下原因,这些框架无法完美适配移动端场景:
- **任务优先级调度需求**:移动端需要区分任务优先级,如 UI 显示 vs 后台下载。
- **大小核调度需求**:移动端芯片通常采用大小核架构,需要更灵活的调度策略。
## 3. 华为 Ylong 异步并发框架
针对移动端场景,华为开发了 `Ylong` 异步并发框架,计划在 OpenHarmony 上开源。与 `Tokio` 类似,它是一个事件驱动型调度框架,提供以下功能:
- **异步 IO**
- **定时器**
- **同步原语**
- **任务优先级调度**
- **异步并行迭代器**
- **结构化并发**
`Ylong` 框架的核心设计包括:
- **任务分级调度**:支持高、中、低优先级任务调度。
- **大小核调度优化**:适配移动端定制的大小核芯片架构。
- **轻量化设计**:资源占用更少,任务切换速度更快。
## 4. 总结
Rust 的异步并发机制在资源利用率和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社区框架在移动端场景中存在适配性问题。华为的 `Ylong` 异步并发框架针对这些需求进行了优化设计,特别是在任务优先级调度和大小核架构支持方面展现了更强的适配性,成为移动端开发的理想选择。 |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13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