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ve 分布式存储设计
Curve 分布式存储设计 程义 — Curve Maintainer XAgenda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一 Curve的由来 Curve的设计目标 Curve块存储 和 Curve文件存储 Curve社区Curve的由来 1. 代码复杂/代码量大 2. 运维难度高 3. 无法满足高的性能需求Curve的设计目标 1. Curve云原生软件定义存储 2. Curve块存储 高性能,易运维,云原生Curve块存储 1. 高性能分布式共享数据库场景 2. Curve块存储提供底层分布式共享存储 3. Polardb for PostgreSQL提供上层高性能数 据库服务 4. 性能测试 1. benchmarkSQL 每分钟事务数提升39% 2. pgbench 延迟降低21% TPS提升26% 研究现状Curve块存储 1. 分布式块存储服务 2. KVM块存储服务 快速跨云弹性发布的业务 3. 低成本大容量需求的业务 4. 中间件冷热数据自动分离 5. S3和POSIX统一访问需求 主要挑战和支持场景Curve Roadmap 1. 架构 1. 文件存储支持分布式缓存、完善冷热数据分层存储能力 2. 完善混合云、公有云上部署架构 3. 完善高性能3副本存储引擎,支持混合盘 4. 文件存储支持数据存储到HDFS、rados等引擎 2. 性能 1. 完善RDMA/SPDK方案,发布稳定版本0 码力 | 20 页 | 4.13 MB | 5 月前3分布式NewSQL数据库TiDB
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分布式 分布式NewSQL数据库 数据库 TiDB 产品⽂档 2 9 11 12 12 12 12 12 13 14 14 14 14 15 15 16 16 18 ⽬录 ⽬录 ⽬录 ⽬录 概览 概览 什么是 什么是TiDB 产品优势 产品优势 ⾼度兼容 MySQL 动态扩展 分布式事务 HTAP 真正⾦融级⾼可⽤ 适⽤场景 适⽤场景 对数据⼀致性及⾼可靠 场景 Real-time HTAP 场景 数据汇聚、⼆次加⼯处理的场景 真正⾦融级⾼可⽤ UCloud 云上 云上 TiDB 架构⽰意图 架构⽰意图 TiDB TiDB Serverless ⽬录 分布式NewSQL数据库 TiDB Copyright © 2012-2021 UCloud 优刻得 2/120 20 20 21 24 24 25 28 28 28 28 28 29 30 30 32 TiDB Serverless 删除 实例 实例 创建TiDB集群 查看TiDB实例列表 查看TiDB实例详情 删除TiDB实例 ⽤户 ⽤户 添加⽤⼾及权限 重置⽤⼾密码 删除⾮root⽤⼾ ⽬录 分布式NewSQL数据库 TiDB Copyright © 2012-2021 UCloud 优刻得 3/120 38 39 40 40 41 41 43 43 43 46 49 49 52 53 550 码力 | 120 页 | 7.42 MB | 5 月前3新一代云原生分布式存储
新一代云原生分布式存储—Curve 上 李小翠 网易数帆存储团队分布式存储介绍 01 存储的发展 | 分布式存储的分类 | 分布式存储的要素 02 03 04 Ceph 架构简介 | 场景介绍 | 使用中的问题 Curve 架构简介 | 数据对比 | 应用情况 FAQ 答疑存储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数据大爆炸 大型主机 成本高 单点问题 扩容困难 各存储设备通过网络互联 各存储设备通过网络互联 大规模 弹性扩容 底层构建在分布式存储之上 云的概念 成本:共用基础设施 弹性:随意扩缩容 速度:更快的构建发布业务 底层构建在分布式存储之上 云原生的概念: 易用性:跨平台,超融合,弹性 小型主机 容量有限分布式存储的分类 按照各种应用场景所需的存储接口分类 对象 存储 文件 存储 块存储 接口为简单的 Get、PUT、DEL 和其他扩展 对指定地址空间进行随机读写 传统意义的块存储:磁盘分布式存储的要素 如何构建分布式文件系统? 以分布式块存储为例。 •提供大容量的块设备 •可以在指定地址空间内随机读写 write(offset, len) •服务质量要求:数据不能丢、服务随时可用、弹性扩缩容 要什么 •成百上千台存储节点 •磁盘故障、机器故障、网络故障概率性发生 有什么 分布式存储系统需要满足接口需求,并且有持续监控、错误检测、容错与自动恢复的能力0 码力 | 29 页 | 2.46 MB | 5 月前324-云原生中间件之道-高磊
调整策略,解决新问题并及时隔离或者 解决! DevSecOps 标准化能力-承载无忧-E2E云原生纵深安全保障-4-技术建议方案 技术 说明 优点 缺点 SAST(静态应用程序 安全测试) 白盒测试,通过污点跟踪对源代码或者二进制程序(也包括Docker镜像等) 进行静态扫描,尽可能前置,在IDE编写代码或者提交代码时进行,将极 大优化整体效率和成本 可以无视环境随时可以进行,覆盖漏洞类型全面, 可以精确定位到代码段 安全测试) 结合了上面两种的优点并克服其缺点,将SAST和DAST相结合,通过插桩 等手段在运行时进行污点跟踪,进而精准的发现问题。是DevSecOps的一 种推荐方式。 如果在被动模式下运行IAST,那么开发测试过程 中就可以完成安全扫描,不会像DAST一样导致业 务报警进而干扰测试,同时由于污点跟踪测试模 式,IAST可以像SAST一样精准的发现问题点 SCA(软件成分分析) 有大量的重复组件或者三 有大量的重复组件或者三方库的依赖,导致安全漏洞被传递或者扩散, SCA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通过自动化分析组件版本并与漏洞库相 比较,快速发现问题组件,借助积累的供应链资产,可以在快速定位的 同时,推动业务快速修复。 安全左移的一种,在上线前发现依赖组件的安全 问题,快速借助供应链资产库,帮助业务修复问 题。 需要进行大量的安全特征以及资产库的建设或者 三方集成。(涉及业务能力) RASP(运行时安全应 用程序自我保护)0 码力 | 22 页 | 4.39 MB | 5 月前323-云原生观察性、自动化交付和 IaC 等之道-高磊
当提示出现问题后,就需要有定位问题位置的手段,进 一步要有能够指出问题根因、甚至提前就预警的手段。 拓扑流量图:是不是按预期运行 分布式跟踪:哪些调用 故障或者拖慢了系统 监控与告警: 主动告诉我 问题发生了! 微服务部署后就像个黑盒子,如何发现问题并在 远端运维是主要的课题,那么就需要从宏观告知 研发人员,并且提供日志、跟踪、问题根因分析 等工具进一步从微观帮助研发人员定位和解决问 题,这是这里在业务上的价值-稳定性赋能。 策就会更加精确 根据运维场景和关注点的不同,以不同图表或者曲 线图来表示整体分布式应用的各维度情况,使得开 发人员可以清晰的观测到整体分布式应用的详细运 行情况,为高精度运维提供可视化支撑 人工发展阶段:符合人分析问题的习惯 宏观->微观 精细化发展阶段:依靠数据赋能,加强可视化能力,进一步简化运维 监控告警 分布式跟踪链 日志查询 根因分析 响应动作 自动化 高端观察性 各维度统计分析 DevOps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组织赋能,在无所不在,OAM除了在交付过程中提供了基于应用的 交付方案,同时将CICD与底层实现解耦,可以插接无限制的工具组件,使得可以对应不同交付 场景所要求的不同工具链。比如叠加serverless能力加快镜像构建速度、叠加安全左移能力等等。 OAM使得整体PAAS在通用化的情况下,向多种客户环境交付赋能。 OAM应用实例 从基础设施,到容器运行环境,再到应用都0 码力 | 24 页 | 5.96 MB | 5 月前322-云原生的缘起、云原生底座、PaaS 以及 Service Mesh 等之道-高磊
落地的核心问题:业务微服务的划分和设计(DDD,咨询方案等)、部署困难、维持运行困难、云资源 管理与应用管理视角分离导致复杂性等 • 传统方案:仅仅考虑了一部分变化而引起的不稳定,如通过基于人工规则的服务治理保护链路、如时 延体验较差的部署策略等 • 云原生是告诉我们:能够适应业务变化的微服务+能够适应制品变化的DevOPS+能够适应技术环境变 化的技术底座=云原生平台;其中变化是以研发循环形式不断出现和累加的,如果不进行治理,那 与2019年全面云化相比,2020年全面云原生化革命性重构了双11“技术引擎”。从产品和技术两方面来看,产品侧,阿里云通过提 供容器服务ACK、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Redis、消息队列RocketMQ、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服务EDAS、微服务引擎MSE、应用监控服 务ARMS等数十款云原生产品全面支撑双11。技术侧,云原生四大核心技术实现规模和创新的双重突破,成为从技术能力向业务 价值成果转变的样本: • 支持全 标准化能力-分布式操作系统核心-容器服务 向上提供抽象化自愈IT运营视角 高效稳定应用资源供给 价值主张 架构 云原生底座=控制器+调度器的组合+Docker=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动+基于封装 一致性的大规模分发 服务编排基本原理: • 以度量为基础,以NodeSelector算法来 决定在哪儿部署容器服务 • 运行时以期望与实际的差别进行动态调 整到期望的状态 标准化能力-分布式操作系统核心-容器服务-基本技术原理0 码力 | 42 页 | 11.17 MB | 5 月前327-云原生赋能 AIoT 和边缘计算、云形态以及成熟度模型之道-高磊
以将最上层业务产品诉求直接下沉到能力端,比如我们需要快速搭建一 个电商下单APP,只需要利用中台提供的能力要素,并在APP端组织业务 流程或者产品流程,下单后,商品自动送到用户手中,而无需企业打通 上下游业务链路,可以支撑快速的组织创新和业务创新。 高级能力-低代码或无代码平台 为了进一步加速业务APP交付速度,而专业业务人员并不熟悉IT领域知识,但是低代码可以使得非IT人员快速构建业务系统成为可能,低代码平台是业 是一种以资源视角的云交付形式, 不同于混合云,底层云的资源使用 地位等同。 AWS Aliyun Azure 云中立 高级能力-分布式云(交付角度) 分布式云(Distributed Cloud)就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云,是公有云“进化”的最新形态 中心Region 传统公有云 分布式云 覆盖热点区域的 边缘数据中心 客户本地机房的边缘节点或者 边缘计算盒子 粗犷上云 低时延 高弹性 强合规 云边一体纳管 高级能力-去中心化云(服务角度) 中心Region 传统公有云 去中心云 靠近的小云相似 于混合云、多云 纳管或者分布式 整体服务对等 性能、安全可控, 满足可控信息互通 的要求 • 涵盖所有云,涵盖所有业务形态 • 满足性能、安全要求 • 满足云间通信 • 是未来下一代云,目前云厂商还在摸索阶段 • 有望成为云计算终极形式,云原生ServiceMesh以及0 码力 | 20 页 | 5.17 MB | 5 月前3【周鸿祎清华演讲】DeepSeek给我们带来的创业机会-360周鸿祎-202502
追赶之战 • 大模型带来前所未有安全 挑战 • 外挂式传统安全手段难以 应对 • 应对模型安全新挑战,打 赢未雨绸缪之战 • 大模型是能力而非产品, 结合场景才能发挥价值 • 中国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 最全的工业门类、最丰富 的场景 • 发挥场景优势,加速传统 产业数转智改,打赢弯道 超车之战 AGI是全球少数玩家的游戏,政府、企业、创业者更多创新的机会在应用之路 11政企、创业者必读 把大模型拉下神坛! 全面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在逻辑上不成立政企、创业者必读 15 DeepSeek出现之前的十大预判 之二 慢思考成为新的发展模式 大模型发展范式正在从「预训练」转向「后训练」和「推理时计算」 大模型厂商都在探索慢思考、思维链技术政企、创业者必读 DeepSeek出现之前的十大预判 之三 模型越做越专 除了少数科技巨头,大多数公司都专注于做专业大模型 MoE架构盛行,本质是多个专家模型组成一个大模型 De 人类真正智力表现 的形式 直觉经验型 速度快、准确性低 GPT、DeepSeek-V3擅长的 思考方式 推理能力获得突破的关键是学会了「慢思考」 例:课堂提问 快问快答 长思维链强大的推理能力是真正人类智力的体现 预训练大模型是人记忆和学习的能力,推理模型是对复杂问题 进行规划、分解、预测的能力,实现了真正的慢思考 28 例:课后作业 仔细思考政企、创业者必读0 码力 | 76 页 | 5.02 MB | 5 月前3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 1.0
风险导向、敏捷治理。密切跟踪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趋势,从人工 智能技术自身、人工智能应用两方面分析梳理安全风险,提出针对性防范应对 措施。关注安全风险发展变化,快速动态精准调整治理措施,持续优化治理机 制和方式,对确需政府监管事项及时予以响应。 1.3 技管结合、协同应对。面向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全过程,综合运用技术、 管理相结合的安全治理措施,防范应对不同类型安全风险。围绕人工智能研发 应用生态链,明确模 基础设施,涉及多源、 泛在算力节点,不同类型计算资源,面临算力资源恶意消耗、算力层面风险跨 边界传递等风险。 (c)供应链安全风险。人工智能产业链呈现高度全球化分工协作格局。 但个别国家利用技术垄断和出口管制等单边强制措施制造发展壁垒,恶意阻断 全球人工智能供应链,带来突出的芯片、软件、工具断供风险。 3.2 人工智能应用安全风险 3.2.1 网络域安全风险 (a)信息内容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 (c)加强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和系统服务的安全建设、管理、运维能力, 确保基础设施和服务运行不中断。 (d)对于人工智能系统采用的芯片、软件、工具、算力和数据资源,应 高度关注供应链安全。跟踪软硬件产品的漏洞、缺陷信息并及时采取修补加固 措施,保证系统安全性。 4.2 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安全风险 4.2.1 网络域风险应对 (a)建立安全防护机制,防止模型运行过程中被干扰、篡改而输出不可0 码力 | 20 页 | 3.79 MB | 28 天前3探讨和实践基于Istio的微服务治理事件监控
传统的监控面临容器化和微服务化的困境 测试运维沟通鸿沟,如何提升沟通效率 监控工具繁杂,如何快速找到合适工具进行问题定位 偶发性问题场景复杂,如何保留发生现场 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未服用调用链路中找到错误源头监控场景转换 帮助运维人员快速的定位问题,解决问题 基于容器化和微服务化的监 控场景 • 应用规模巨大 • 服务之间依赖呈现为网状 • 除了日志、性能指标,需要 基于请求的依赖追踪监控 应用规模较小 • 服务之间没有互相依赖 • 日志、性能指标都在单个主 机问题一:什么是用户想要的监控 什么是用户想要的监控?分布式监控的三个维度 Metrics Logging Tracing 指标监控 • 指标可被聚合 • 体现系统性能趋势 分布式追踪 • 和请求相关 • HTTP • SQL 日志系统 • 代码逻辑处理事件 • 异常、debug信息容器化和微服务下的监控需求 异常、debug信息容器化和微服务下的监控需求 微观下的监控需求 快速错误追踪 可快速排查在性能测试场景下的 慢方法、异常调用以及异常报文 等信息 单次链路追踪 可细粒度排查应用单次链路调用 的包括日志、网络数据在内的所 有信息。 宏观下的监控需求 链路总体展示 展示整个服务调用过程中链路上 每一个节点的服务状况,包括延 时、吞吐量等基本信息。 服务器总体展示 展示当前所有服务器的运行状况, 包括CPU、内存、网络、I/O读写0 码力 | 29 页 | 8.37 MB | 5 月前3
共 74 条
- 1
- 2
- 3
- 4
- 5
- 6
- 8